市场资讯|400万人疯狂抢购的临期食品,暗藏太多玄机( 四 )


然而 , 在偌大的华夏疆域 , 食品从品牌商、批发商、零售商再到消费者手上 , 流通路程堪比“山路十八弯” , 每一环都顶着食品保质期的压力在与时间赛跑 。 因此 , 由于运输条件以及商业模式的限制 , 早期的临期零食市场难以掀起大风大浪 , 甚至不少被遗弃的临期或过期产品在黑心商手中沦为难见人的灰色勾当 。
但如今 , 电商和互联网团购的兴起与普及 , 以及云罗天网般的仓储和运输条件给了临期食品更多流通的底气 , 而新兴的规模化、标准化、透明化的经营模型也能让消费者下定决心购买 。
其实 , 早在9年前 , 做临期食品生意的线上App好食期成立 , 阿里多次重磅加码 , 但一直不温不火 , 产业规模也难以形成 。
直到后疫情时期 , 风口悄然而至 , 临期商品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大众视野 , 包括好特卖、嗨特购在内的连锁店在一线城市急速扩张 , 如今的临期食品改头换面 , 有了更高档精致的门店 , 换上“打折的价格 , 不打折的美味”的动听slogan , 杀回消费者视野 。
别看临期产品价格便宜 , 对于商家来讲 , 其实相当有利可图 。
做临期食品供货渠道的H先生表示 , 好特卖之类的大连锁超市 , 在临期商品供货仓进货的价格都很低 , 往往就是常规出厂价的四五折 , 然后他们添加30点左右的毛利再零售 。 对于商家来讲 , 30点的毛利确实是块香饽饽 , 而对于消费者来说 , 基本就是用低于出厂价的价格在买东西 , 心智自然会向其靠拢 。
毋庸置疑 , 一个新兴行业的资本化往往先于规范化 , 临期食品也不例外 。 当这个行业的玩家赚到了钱 , 意味着大把掘金的投资人也闻风而至 。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 , 2020年中国零食产业总产值超3万亿 , 市场规模巨大 。 就供给侧来看 , 每年都将有大量的产品流入到临期食品行业 , 以这个数据来计算 , 哪怕是库存沉淀(超额储存的挤压商品)只有5% , 临期食品的销售规模也会达到千亿 。
临期食品连锁超市好特卖不到2年已经融资3轮 , 全国门店200多家 , 单看北京 , 从三里屯到东直门、望京到银河SOHO都有好特卖的门店 , 2020年底进军北京仅十个月就开出了68家门店 , 同时在上海已开设超100家门店 。
同样 , 嗨特购今年3月份才在望京SOHO开出第一家门店 , 据不完全统计 , 在7个多月时间里 , 新开门店已经超出100家 。
除此之外 , 今年3月 , 爱折扣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 , 由惟一资本领投 , 钟鼎资本跟投;同时 , 繁荣集市也已完成数千万人民币Pre-A 轮融资 , 由挑战者资本独家投资;4月 , 以南京为主场的折扣超市小象生活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 , 由愉悦资本领投 , 天使湾创投跟投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