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资讯|400万人疯狂抢购的临期食品,暗藏太多玄机( 五 )


资本和风口双管齐下 , 以好特卖为代表的临期食品店开一家火一家 , 秘密就在于他们贩卖的是各大品牌快过期的商品 , 这个点踩的很好 , 大牌、低价、快过期、品质没问题 , 思路有点类似早期的唯品会 。
临期食品命脉——货源
风口已至 , “掘金”的各大玩家同台竞技 。
但从目前来看 , 临期食品这门生意颇有“理想很丰满 , 现实很骨感”的意味 , 供应链是玩家们决胜的关键点 , 也是行业难以解决的痛点 。
临期食品市场主要销售渠道是电商平台和线下零食折扣店 。 就线下渠道而言 , 货源不稳定成为其发展桎梏 , 而线上同样面临供应链和产品调配问题 。
供应链是食品行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 要做好临期食品销售的买卖 , 就要求店铺拥有足够的临期食品供货资源 , 要求供应商的资源对接高效规范 , 管理能力上能管控好食品流通的时间以及安全风险 , 仓储管理上更加动态高效 , 这才能够在食品安全的范围内商家宽心盈利、大众放心购买 。
目前 , 上海、天津、青岛等城市已经建立了清仓食品回收站 , 通过互联网和数字技术对销售数据进行预测和收集 , 形成了一条相对高效的临期商品供应链 。 但临期食品供应管理的稳定性依然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
临期食品回收站的货源主要来自经销商手里真正进入临期的产品、大型商超的下架产品、电商平台的退换货和囤积以及海关的部分货源 , 为了保证货源稳定 , 也会选择与品牌商签下合约 。
我国对临期食品的界定还没有统一标准 , 但商超体系有个不成文的规则 , 食品保质期过去三分之一 , 就无法进入商超流通 , 即便保质期还有五六个月 , 也会沦为临期产品 , 成为各大食品折扣店货架上的商品 。
不过最终到手的货源还要根据上游供应链中食品的具体正期销售情况而定 , 因此“热门临期食品库存不稳定 , 相对稳定的又不畅销”这一难题将长期存在 , 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 , 食品折扣店拿的货都是从各个渠道“东拼西凑”而来 。
这种货源的无计划性和难预测性给临期食品的库存和运输带来不小的压力 。 食品从品牌商、经销商、零售商再到消费者手中的一系列流通环节都在考验各个环节的市场判断和管理能力 , 每一环节都顶着保质期的压力 。
除此之外 , 临期食品在流通过程中库存管理难度较大 , 定价也是建立在多维度的精细测算上 , 需根据销售情况动态调整定价 , 若无法精细化管理 , 在运输、储存上失误 , 临期稍不留神就变过期 。
正是由于这一特殊性 , 临期食品需要快进快销 , 从供应端管理层面来说 , 这种时间受限的情况下 , 鱼龙混杂的产品供应、变幻莫测的销售动态使得临期食品零售比传统零售业的管控门槛要高得多 。 售卖过程中因把关不严造成的虚假宣传、以次充好、过期食品重入市场等现象也屡屡发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