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食品化学危害( 十 )

3.动物毒素

自然界中有毒动物种类很多 , 下文所述仅限于在食品中可能遇到的一部分动物毒素 。

①河豚毒素:河豚鱼又称气泡鱼 , 是暖水性海洋底栖鱼类 , 在我国各大海区都有分布 , 个别品种也进入江河产卵繁殖 。 河豚鱼体内只含有一种毒素 , 称为河豚毒素 。 河豚鱼含毒情况复杂 , 其毒力强弱随鱼体部位、品种、季节以及生长水域等因素而异 。 在鱼体部位中 , 卵、卵巢、皮、肝的毒力最强 , 肾、肠、眼、鳃、脑髓等次之 , 肌肉和睾丸毒力较小 。 河豚鱼所含毒素比较稳定 , 不易被一般物理处理方法所破坏 , 日晒、盐腌、一般加热烧煮等方法都不能解毒 。

河豚毒素具多羟基过氢化5 6-苯吡啶母核结构 , 分子式为C11 H17O8N3是一种低分子量化合物(分子量为319)提纯后为白色柱状结晶 , 无臭味 , 微溶于水和乙醇 , 不溶于油脂和脂溶性试剂 , 具有葡萄糖脂性质 , 易被碱还原 。 河豚鱼毒素的毒理作用为:阻碍钠离子对细胞膜的透过性 , 使神经轴索膜透过钠离子的作用发生障碍 , 从而阻断了神经兴奋传导 。 河豚鱼中毒患者一般都在食后半小时到三小时间出现症状 , 最初表现为口渴 , 唇舌和指头等神经末梢分布处发麻 , 以后发展到四肢麻痹 , 共济失调和全身软瘫 , 心率由加速而变缓慢 , 血压下降 , 瞳孔先收缩而后放大 , 重症因呼吸困难窒息致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