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食品化学危害(12)

③蟾蜍毒素:蟾蜍又称癞蛤蟆 , 属两栖类无尾目蟾蜍科 。 蟾蜍的耳腺、皮肤腺能泌一种白色的浆液 , 称为蟾酥 , 可制药 , 但具有毒性 , 服用过量可致中毒 。 蟾酥是结构杂的有机组合物 , 迄今仍不清楚其成分 , 仅从其脂溶性部分分离到十多种具有强心作的毒素和配质 , 如华蟾蜍毒素、华蟾蜍素、华蟾蜍次素等 , 上述各种蟾蜍配质均可由蟾毒素水解而产生 , 其基本结构与强心苷相似 。 蟾蜍毒素可以刺激消化系统 , 导致恶心、呕吐、腹鸣、腹泻、严重失水;也可以刺激循环系统 , 导致胸部胀闷、心悸、脉搏缓慢而不规则、心率慢到每分钟40次以下 。 重症有休克、手足厥冷、房室传导阻滞、房颤;在神经系统方面 , 头晕、头痛、唇舌四肢麻木、嗜睡、冒冷汗 。

除上述几种动物毒素外 , 还有一些其他动物也含有自然毒素 , 如玳瑁、湟鱼海葵、章鱼、鳝鱼、海黄鳝等 。

④组胺:青皮红肉的鱼类中含有血红蛋白较多 , 因此组氨酸含量也较高 , 当受到富含组氨酸脱羧酶的细菌污染 , 并在适宜的环境中 , 组氨酸就被大量分解脱羧而产生组胺 。 摄入含有大量组胺的鱼肉 , 就会发生过敏中毒 。 青皮红肉的鱼类品种很多 , 如金枪鱼、沙丁鱼、秋刀鱼、竹荚鱼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