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甘柴劣火》读十余篇财新,一种洗稿鉴别机制初试

拆《甘柴劣火》读十余篇财新,一种洗稿鉴别机制初试

数据取代感觉,逻辑取代屁股。

整理 | 李晓蕾 徐晶琳 罗语嘉

统稿 | 徐晶琳

审定 | 阳 淼 李晓蕾

来源:山寨发布会(ID:shanzhaiclub)

自呦呦鹿鸣的《甘柴劣火》遭到财新采访人员王和岩“洗稿”指责后,在本文面世之前,网络上已经有一些对比结果,利用论文查重、个人感受等方式,对双方的文本进行了对比。但是,由于财新网大量作品处于付费墙之后,很多此类对比并未基于完整的财新稿件。

本文着眼于以一种标准化、可数量化的方式,对《甘柴劣火》和财新稿件进行对比;这种对比不仅仅基于文本,更着重于“新闻独创性”——衡量这种独创性的标准很简单,“首发、原创”即可;即首先将该事实挖掘出来,并以正式稿件呈现出来的人(或主体),享有新闻独创性;此人对后来者如何使用这一素材,具备合法范围内的主动定义权。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