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甘柴劣火》读十余篇财新,一种洗稿鉴别机制初试( 三 )

有耐心的专业读者可以阅读对比全文。我们将对比的结论前置在此:

《甘柴劣火》一文一共八个小节。第六小节是作者的个人感受和十年砍柴的博客;第七小节全部是对中青报31年前报道的回顾;第八小节主要是收尾工作;其中发生在近期的密集情节集中于前五小节,引起争议的也基本全部在这五小节。

所以,我们集中统计了该文前五小节的信息块和表述方式。作者明确引用的部分,我们标明“注明X处”。统计比例如下:

第一小节:共8个信息块。其中财新王和岩33%;财新周淇隽40%;兰州晨报《致武威市凉州区委政法委的一封公开信》14%;凉州网13%(1处引用,注明1处)。

第二小节:共6个信息块。其中财新王和岩16%;《长江商报》采访人员手记8%(1处引用,注明1处);柴静《看见》8%(1处引用,注明1处);中国青年报17%(1处引用,注明1处);甘肃省检察院16%(1处引用,注明1处);新京报16%; 搜狐网弧度栏目16%(1处引用,注明1处)。

第三小节:共5个信息块,财新王和岩100%(5处引用,注明2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