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甘柴劣火》读十余篇财新,一种洗稿鉴别机制初试( 二 )

我们的目的,不是对《甘柴劣火》的性质做判断,已经有太多新闻前辈做出了精彩纷呈的论述。我们仅仅想在今后爆发此类争议时,提供一个认定的方法和尺度;并且这种方法和尺度,最好能够以尽量简单、机械的方式完成,为计算机算法介入做准备。

这种方法的创始者,来自于霍炬;他在起诉差评一案中,首先将洗稿这一行为带上了法庭。在这场诉讼中,霍炬及其律师将差评稿件分为19个信息块,其中18个信息块,被一一对应到了霍炬的原创稿件中。

我们认为,这种“信息块”比对方式,能够识别出那种转换字词、多文摘抄、颠倒次序、叙论杂糅等高级洗稿手段,应该得到重视和推广。出于对首倡者的敬意,我们建议将这种比对方式命名为“霍炬识别法”。

对《甘柴劣火》和财新王和岩稿件应用“霍炬识别法”的工作,由山寨发布会冲科技采访人员李晓蕾、徐晶琳、罗语嘉完成,徐晶琳进行了统稿,阳淼进行最终审定。

以下为《甘柴劣火》与财新网以王和岩为主的稿件的对比,以及对《甘柴劣火》一文原始信息源的推测,以最早公开发表的信息为原始信息源标准。对比以《甘柴劣火》的小节为序进行区隔。我们对一些核心新闻点进行了标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