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甘柴劣火》读十余篇财新,一种洗稿鉴别机制初试( 五 )
财新采访人员王和岩已经明确拒绝了《甘柴劣火》对上述内容的引用。而如果失去了这些内容,《甘柴劣火》是否还能引发如此之大的反响,读者诸君可以自行判断。
必须要承认,此项工作比我们一开始预期的工作量要大得多。霍炬诉差评洗稿一案中,原告、被告均只有一篇稿件,面临的仅仅是信息块拆分与对比;而在甘柴劣火一稿的比对过程中,每个信息块需要从十篇左右的财新或其他媒体稿件中寻找出处,还要确定该媒体是首发,还是也转引其他官方渠道或媒体。
此外,有些信息块的内容系整合好几篇稿子而成,不存在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所以最终的进度比我们预期的成稿时间大大拖延了。
尽管如此,我们仍然看好这样做的前景。作为国内最大的原创内容平台,微信已经启动了对洗稿的针对性措施;在著作权法几乎无法作用于洗稿行为的今天,这一步迈出得兼具勇气与正气。
不过,据传媒学者魏武挥透露,微信洗稿合议小组的工作过程,仍然需要“耐着性子去仔细阅读两篇自己其实毫无兴致的文章”,并且“阅读的体验并不好,时间也消耗了很多”。
推荐阅读
- 日本密切关注黑帮Line表情包:担心成为敛财新手段
- 抄袭还是洗稿?我们把《甘柴劣火》和财新原文仔细对了一下
- “甘柴劣火”抄袭检测鉴定报告:存在洗稿式抄袭嫌疑
- 财新传媒主编:甘柴劣火不是洗稿是抄袭 脸皮厚到极点
- 为什么财新的气生错了?
- 甘柴劣火事件:给呦呦鹿鸣和财新建议一个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