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产品管理,我依靠的是这6个重要图表( 七 )

\n

敏捷方法之所以提倡小任务工作法 , 是因为价值可以更快地体现 , 同时风险也相对较低 。

\n

右图中的漏斗就可以体现相对更大的灵活性 。 小任务(蓝色圆点)可以快速通过漏斗并得以验证 。 如果验证成功 , 我们就可以投入更多精力(粉色圆点) 。 否则 , 我们就只需要在相对投入较少的情况下再次迭代 。

\n

每一次验证 , 都可以让我们进一步投入 。 这样做 , 就可以完成一系列小任务、一些中型任务及部分大任务 , 既降低了一定的风险 , 同时又提高了投入回报 。

\n

\n如何使用“大小任务流量”图? \n

回顾过去一个月以来自己所参与的任务 。 就规模和复杂程度而言 , 这些任务属于大任务 , 还是包括了各种类型的任务?对这些任务进行标码 , 比如小中大 , 然后思考你自己的漏斗会是怎样的 。

\n

\n图表3:经典“瀑布与敏捷”图 \n

实际上 , 网络上有很多关于这方面的案例 。 所谓“瀑布” , 其实就可以理解从产品概念、启动、分析、设计、开发建造、测试、发布的自上而下“瀑布式”的连贯工作方式 , 前一项任务没完结之前 , 不开启后一项任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