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仔码头”创始人臧健和逝世,她如何从小贩变身水饺皇后?( 四 )

△ 图片来自网络

直到1978年秋天 , 臧健和看见一位广东模样的顾客吃完把饺子皮丢在碗里 , 她赶忙追上去问原因 , “饺子皮厚得像棉被 , 怎么下得了口?”香港与大陆口味差距如此之大!

可是 , 要想在香港站住脚 , 就必须符合香港人的口味 。 为此 , 臧健吃遍了家附近的小吃店 , 回来就调配饺子馅的比例 , 最终调出肥瘦3、7分比例的馅子配方 , “馅的味道鲜而不腻” 。 她还尝试用各个地方的面粉 , 直到后来找到兴凯湖的面粉 , 这才擀成又爽滑又筋道的薄皮子 。

3个月后 , 那位顾客又来到湾仔码头 , 并连吃3碗水饺 , 心情大好 , 原来他是一名记者 。 回去后记者就写了一篇吃饺子心得 , 发表在了报纸上 。

结果第二天 , 臧健和的木头车前就排起了2000米的长龙 , 很多人慕名从澳门赶过来 , “就为了吃上一口水饺” 。 有顾客建议取个名字 , 于是“湾仔码头”横空出世 。

三原则 , 水饺火遍两岸三地

1982年 , 机缘巧合下 , 日资大丸百货公司老板的12岁女儿对臧健和包的水饺情有独钟 , 臧健和因而获邀合作 , 水饺进军商场 , 自此发迹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