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增长的银行现金管理产品的监管痛点和建议( 六 )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某银行理财产品和某货币基金截至 2018 年底的持仓进行对比,银行理财产品的配置:银行存款29%、同业存单8.6%、政策性金融债8.0%、企业债等债务融资工具27.4%、资产支持证券0.9%、债券逆回购4.4%、货币市场基金0.7%、其他债权类资产21%;货币基金的配置情况则是:银行存款49.1%、同业存单35%、政策性金融债7.4%、企业债等债务融资工具2.3%、资产支持证券0.1%、债券逆回购5.5%,其他0.6%。

这种投向上的差异,究其原因,一是银行的风险承受能力更强,具有雄厚的资本金和风险准备金作为后盾;二是银行现金管理产品对底层资产流动性要求不高;三是银行天然具备投资非标资产的禀赋和优势;四是货币基金受到了更为严格的投资限制要求。

但是也有另外部分市场专家和资管机构人士认为,在大资管新规统一监管标准、创造资产管理业务公平竞争环境、实施功能监管而非机构监管的立法初衷下,现金管理类产品应当统一管理,借鉴货币已有的成熟经验,为各类型资管机构发展现金管理类产品提供更加直接、有效、平等的制度依据和监管环境。

如何监管:估值方法、流动性、投资范围方面的建议从世界市场来看,由于前文所述的货币基金在规模壮大之后存在的风险隐患,对货币基金的强监管是大势所趋。2008年金融危机中暴露出风险后,美国证券管理委员会(SEC)在2010年和2014年出台了一系列货币基金监管新规,对货币基金的估值方法、投资范围、流动性、信用风险管控、透明度等方面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