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科拒绝熵死:白银时代 万科第二增长曲线在哪里?(23)

“同心者同路,郁亮觉得世界上一定会有这样一批人,有共同的想法,而这些人就应该走在一起。”

走进无人区

未来小组和希望小组集结完毕。任务只有一个,搞清楚如何打破传统的金字塔结构,实现更扁平的、基于任务的敏捷组织。

身处在一个12万人的组织,郁亮其实一直担心,自己听不到前线的炮声。他以前每年都会去所有下属单位,和基层员工面对面座谈。但最近两三年,子公司实在太多了,他也就没完全做到。想出来的新办法是,每个月随机抽取30名员工,给他们发邮件,内容是,请你给我写封信,谈谈最近的感受或困扰。最初,郁亮得到的回复率只有68%,现在大概有75%。

2018年下半年,变革终于沿着主线,轮到了组织重建。因为人少,总部先被“动刀”。

首先是打破部门墙。总部的全部部门设置被撤销,改为三大中心,事业发展中心、管理中心、支持中心。总部人员的级别也被简化,分为三种,集团合伙人、中心合伙人、合伙人。

这种调整在实际操作时并不容易,例如原来的部门总经理在调整后,成为中心合伙人和副总经理,以及一些业务经理同一级别。孙嘉意识到,肯定会有些负面情绪。他带领人力资源部门,约谈了80%的总部人员。最长的谈话是四个小时,“你得拿餐巾纸,先让他哭一会儿,再开始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