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全球低谷震荡:汽车全产业链“谋变求生”( 三 )

牺牲利润换市场

随着中国汽车市场进入存量博弈的时代,马太效应日益显现,车企之间的淘汰赛也将加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与合资品牌相比,自主品牌的盈利能力较弱、抗击市场风险能力弱,利润空间进一步遭到挤压,不少品牌陷入了量价齐跌的困境。

各家车企一季报惨淡的背后,是中国汽车市场的持续低迷。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受经济下行、消费收缩的影响,今年1至3月我国汽车产销633.57万辆和637.24万辆,同比下降9.81%和11.32%,延续了2018年汽车产业的下降趋势。

从车企的一季报来看,几家头部的中国汽车企业,未能通过规模优势来缓解车市下行带来的经营压力。其中,亏损最大的是长安汽车,一季度亏损高达20.96亿元。合资自主“双线受困”的长安汽车,今年一季度的销量仅为44.88万辆,同比下滑了31.82%。

2018年净利润暴跌90%的长安汽车,生存困境正在持续恶化。尽管长安汽车的自主板块是第一家销量突破百万辆的自主品牌,但为了依靠性价比争取市场,长安自主的盈利能力一直较为薄弱,甚至还需要靠合资反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