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br> 京东动荡:帝国的恐惧与抉择(15)

最初,京东也曾希望拍拍网能借助腾讯这个流量池,实现社交电商,借助微信向阿里发起挑战。但据多位员工透露,拍拍项目运营一年多后,因为“效果不尽如人意,最后成了二手电商网站”。2016年4月,拍拍网旗下板块拍拍二手也宣布正式关闭。到2017年12月,京东再次发布“拍拍二手”品牌,宣布将其复活。

在孙昊看来,拍拍此前没有成功,是因为京东依然沿用了之前的商家逻辑;其习惯运营的线上商家、品类类型,和在微信流量里生存的商家和品类相当不同;同时,其对拍拍的后续整合或也存在问题,“其逻辑是把项目拿过来,原来的人该清的就清了。拍拍核心主管被分拆安插到京东体系中;拍拍平台上的商家,要不和京东签,要不走人;拍拍运营,要不转京东运营,要不走人。这导致项目原团队相当支离破碎。”

在多位员工看来,类似拍拍的例子还有很多:“一号店、易迅、智能硬件,每个项目的下场都差不多。”他们认为这是京东的基因造就的。

“不够互联网化。”

这是员工提及京东时的高频词汇。在他们看来,从商业模式来看,京东本质上还是一家零售公司——这意味着,追求效率和强执行,讲究组织链条的严丝合缝,甚至有时带有半军事化色彩。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