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的黑暗面( 六 )

但悲观主义者们认为,技术进步派将破除“数据垄断”的希望建立在不受限制的技术进步上。然而在即将全面降临的“数据时代”,最大的威胁恰恰在于,技术进步派期待的技术进步将不再会自然发生。原因在于,当今的互联网巨头们能够通过数据来“监控”整个经济:谷歌能看到人们在搜索什么,Facebook能看到人们分享了什么,亚马逊能看到人们购买了什么……这让它们在各自场域内获得了“上帝视角”。当一种有潜力的新技术涌现时,它们会要么通过模仿和收购来将它收归己有,要么干脆通过自己的市场力量将它扼杀在摇篮里。总之,及早消灭潜在的竞争对手。

目前普遍存在的对于“数据霸权”的第三重担忧,其实更多的是一种对所谓“分配不公”的不满或怨愤。越来越多的人认为,那些科技巨头以提供免费服务作为诱饵,让用户感觉互联网上净是“大便宜”可赚,但实际上,随着消费者将越来越多的注意力投入在这些平台上,就成了它们不需要支付报酬的免费劳动者。

让·梯若尔一针见血地指出,平台经济改变了过去的生产者(提供者)、商品(服务)和消费者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今,对谷歌和Facebook来说,我们这些注册用户貌似是它们的消费者,但实际上我们更像是它们出售给广告商的“商品(服务)”,或至少是它们的“原材料”。问题在于,第一,我们的数据到底能产生多么大的价值,我们并不清楚;第二,即使我们不想要它们的“免费服务”,恐怕也没有什么选择的机会。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