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商学院龚焱:瑞幸咖啡代表中国企业创新的3.0版跃变创新( 六 )

这个时候作为巨头,雀巢面临很多战略和路径选择,如何回应?雀巢的回应不是去开线下的咖啡店,也不是去收购线下的咖啡店,雀巢的回应非常有意思,它是一个机械式,用一个机器来做回应。

1970年,在整个速溶咖啡市场发展放缓的情况下,雀巢推出了一款划时代的产品,从Nespresso项目开始,1976年启动,一直经过了16年,1980年胶囊咖啡机正式下线。硬件由雀巢研发、设计、投入,由它拥有专利,但是不生产专利,只提供胶囊咖啡杯,毛利在50%以上,在整个利益的分割里面雀巢不去获取任何硬件的利益,只获取咖啡的利益。这个模型非常成功,到1991年开始进入美国市场,到2004年开始在线下开体验店,到2011年这一款速溶的胶囊咖啡机的售价达到3亿美元,300家体验店,60个国家,6克封装,围绕着这一台小小的机器,雀巢一共建立了1700个专利。

我们可以想象,这个模型我们如果要用今天比较时髦的话来说,这是一个平台,但是这个平台是封闭型的平台,所有的咖啡来自雀巢,所以它的体验非常棒,但是这是一个封闭的苹果型的模型,IOS系统,一定会遭受到安卓系统冲击。1995年在美国出现的这个模型的安卓系统,1995年绿山咖啡推出了这一款咖啡机,这是一个典型的安卓系统,它的机器和刚才说的这个机器如出一辙,这个咖啡来自很多的合作伙伴,我们看这样一台机器解决了传统意义上的口味单一问题,每个大品牌都是它的合作伙伴,到现在已经超过了200个选择。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