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商学院龚焱:瑞幸咖啡代表中国企业创新的3.0版跃变创新( 八 )

这背后也有我非常熟悉的一家叫知识分子的咖啡店,从这个名字就可以看出在美国有着非常深的反智的传统,这个名字就意味着大部分人是不会进这个咖啡店的,它强调每一个产地的咖啡处理的方式都应该不一样。1995到2011年15年的时间只开了6家店,非常强调体验,严格控制咖啡烘焙,严格培训员工,并且它专门开了咖啡学校,在纽约。

我曾经有一次专门开了一小时的车去体验这家咖啡店,这次体验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当时给我两个印象,一个是特别贵,它的价格是星巴克同样一杯咖啡的三倍。第二,我当时要的是拿铁,在店里喝,咖啡师在我的杯子里拉了一朵花,拉到最后一笔失败了,还没等我反应过来的时候,咖啡师直接把这个咖啡倒掉了,重新来拉,重新来做。

我们可以看到他强调的是高价,极度的用户体验,但是价格是星巴克的N倍。为什么这样做?第三波浪潮小众咖啡馆本质上追求都是“不必要的美”,不是适用性,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参照性艺术性。在蓝山咖啡的创始人的评论里面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概念,它是追求所谓的“不必要的美”,从它这个店的装修风格可以看出来。

但是,我们如果回到中国的场景,这个对我们有什么启示?中国经历了第一波浪潮,也经历了第二次浪潮,但是这个是什么?我个人认为,中国的消费升级不是用星巴克三倍的价格去喝一杯达到星巴克品质150%的咖啡,中国的升级更多是喝一杯和星巴克品质差不多的咖啡,但是用一半的价格或者1/3的价格喝。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