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零售巨头的70年自毁之路(12)

马丁内斯的继任者,前首席财务官艾伦·莱西非常努力地想把西尔斯从购物中心里搬出来。莱西说,他这样做的原因是这些“门店的模式以服务为基础,而我们的顾客不愿意在这样的模式上花钱”。他试图建立类似于沃尔玛的非购物中心风格店铺,称为Sears Grand,但并未成功。西尔斯的股价大幅波动。当艾迪·兰伯特于2004年上任时,董事会认为他的收购建议是他们面对的最佳选择。

我们应该从这个令人叹息的长故事里汲取哪些教训呢?撰写或参与撰写了超畅销商业书《基业长青》(Built to Last)、《从优秀到卓越》(Good to Great)和《选择成就卓越》(Great by Choice)的吉姆·柯林斯还写过一本较薄而且不那么出名的书,叫做《巨人如何倒下》(How the Mighty Fall)。他说分析和叙述衰退要比描写成功难得多。柯林斯说:“成为伟大公司的路很窄。有些事必须得做。但为走下坡路的公司确立一个框架非常困难。这就像打台球——用三角框摆球的方法只有几种,却有无数的办法把球打散。”

柯林斯并没有为了写书而研究西尔斯,但他发现的并且在最近几次采访中阐述的框架几乎可以精准地套用在西尔斯的溃败上。这个框架始于自大——西尔斯就非常的傲慢。在20世纪70年代陷入困境前,西尔斯的零售业务从未聘请过顾问,也从不相信外人能够给他们提出任何有价值的建议。“西尔斯人”从不参加零售行业会议,他们自觉高人一等。这种傲慢的最响亮表述来自于110层的芝加哥西尔斯大厦,它在20世纪60年代投入使用。时任CEO的戈登·梅特卡夫对《时代》周刊解释说:“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零售企业,我们觉得自己应该有世界上最大的总部。”该公司当时还预测,到2000年,西尔斯员工将占据全部110个楼层。而实际上,西尔斯并没有出现增长,反而萎缩了,并在1995年搬出了这幢大楼。现在这座建筑被称为威利斯大厦。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