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遍全世界的人造肉,我们在香港把它给烤了(视频)( 八 )

朱毅表示,人造肉分两种,一种是中国人特别熟悉的仿膳素食,是从豆到肉,以大豆蛋白为主要原料制造而成。我们所熟悉的素鸡、辣条其实都可以归到这类人造肉的范畴。而另外一种则是在实验室里,用培养皿把细胞一点一点培养出来的。这种人造肉是从动物细胞到肉,或者说“从肉到肉”。最近Beyond Meat和Impossible Foods备受国际市场关注,但其生产的人造肉实际也只是主打植物蛋白的仿制肉。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类产品只是我国仿膳素食的一个翻版。从豆到肉的人造肉种类,实际上中国人早已做得出神入化了,在色香味方面都极力去模仿和达到了真肉的境界。

细胞培养的人造肉口感和味觉和天然肉能否达到完全一致?

朱毅认为,人造肉最难的一点是模仿肉的味道和齿感,这类感觉更多是通过动物在运动过程当中产生的,实验室很难模拟出类似的情况。对于口味挑剔的中国人,很多人就是喜欢吃骨肉相连的东西,喜欢啃鸡爪子、鸭脖子,喜欢吃糖醋排骨,对于这类人造肉产品来说,科研的难度就非常大了。从这个角度来看,人造肉是不能和纯天然的肉去比较的。

细胞培养类的人造肉还面临哪些技术瓶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