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业冲击波:流动性分化何时休 债券结构化发行会否终结?

如果说银行同业2014年是套利工具,那么2017年就已经是流动性补充工具。同业资金已经是中小银行的输血管和刚性需求。

个别机构风险事件的暴发,正悄然改变着多类金融机构的境遇,最近走背字的是“非银”。

尽管市场利率总体平稳,但6月11日,R007、R014最高利率则达到15%,对于资金面的感受,非银与大型银行业金融机构显然是冰火两重天。

感受的异同溯源,是因为非银在流动性传导机制中是链条的最后一环:央行——大型商业银行——中小型银行——非银金融机构,而串起这一链条的一个关键,是同业业务,当中小银行这一环遭遇波动,非银的冲击也就成了必然。

被影响的也不限于负债端,比如一种始于去年的债券结构化发行融资,因其本质上的信用下沉,也被认为行将终结。

不过,“暗流”涌动之时,市场可期待的还有监管对流动性呵护的决心。

同业冲击波:流动性分化何时休 债券结构化发行会否终结?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