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里程世界第一的背后,中国人为什么这么爱修地铁?原因出乎意料(11)

地铁一响,黄金万两。这句近年来流传于市井民间的顺口溜,或许真的不是空穴来风。

这一由轨道之上延展开的“隐性经济”还不止于此。

不同于各地高速发展的经济水平,长期以来,国内的地铁票价一直都保持着小规模范围的变动。以武汉为例,2012年武汉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7061元,到2018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7359元,比2012年增长了75%,然而地铁票价直到今年1月份,还维持在2元钱9公里的标准上。

尽管从去年年底开始,各城市掀起了近年最密集的一轮地铁票价变动,调整后,武汉、南京、深圳、沈阳四城的票价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浮。

然而调整之后,中国的地铁平均票价水平在世界范围内,仍然算得上是相当之低廉。

时至今日,在全国半数以上开通了地铁的城市,2元的票价,依然可以轻松的乘坐5公里以上的路程。

与之相对应的是,各个城市的地铁运营几乎都呈现出亏损态势,2017年,南京市地铁的营业成本缺口超过12亿,为此,南京市财政当年不得不给与其15.18亿元作为财政补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