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龙分拆商业上市暴露运营短板:融资受限 出租率低( 二 )

宝龙商业管理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宝龙商业)的上市计划,用数据呈现了宝龙商业运营的实力到底在哪一个层级。

融资规模受限

万达商业曾经在港交所只待了637天,于2016年9月宣告退市。近几年商业板块发展很快的新城、旭辉,都有分拆商业上市的打算,只不过还停留在计划层面。

相比上述几家,体量更小的宝龙倒有了实际上市动作。不少分析都说,宝龙急于用新的上市平台为母公司融资输血。

但实际上,和当年在港交所上市的万达商业不同,分拆后的宝龙商业是一家轻资产公司。此次分拆将宝龙商业下面多个项目公司重组到宝龙控股,让宝龙商业成为纯粹的提供商业运营服务的企业,挣的是服务费。

它的主要收入并非项目销售和商业租金,而是“商业运营服务”费用,最大客户及90%的收入来源是宝龙控股及其附属公司。

因此分拆上市的“宝龙商业”非常小,去年全年净利润只有1.33亿元,营收12亿元。可以对比的是,之前从港交所退市的万达商业(现更名万达商管),仅今年上半年营收就达到330亿元。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