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水泥或鼠标:小微信贷的两大模式及其样本(11)

IPC技术的引进,使得小微信贷系统化、流程化、标准化程度大幅提高,其服务的客群也可进一步下沉,从“小微企业贷款”(户均在500万元以内)向“微贷”(或称“小小微”、“小本贷款”等)下沉,户均低至几十万元甚至十几万元,并且能够服务于无抵押品的客户,进一步实现了普惠金融的应有之义。

2.2 案例分析:台州银行

台州银行总行位于浙江省台州市,当地民营经济活跃,中小微企业数量众多,这些企业对金融服务有着旺盛的需求,这也是台州当地涌现出好几家小微专业银行的“地利”。目前,台州当地有台州银行、泰隆银行、民泰银行三家城商行,均从事中小微企业业务,世称“台州三宝”,然后还有一批农商行从事相似业务,此外,其他银行的当地分行也会参与部分小微业务。

台州银行前身为成立于1988年的浙江黄岩路桥银座金融服务社。当时的背景是国家为支持正在兴起的中小企业,允许各地开办城信社。银座服务社在创始人陈小军带领下,定位于中小微企业,以审慎经营、灵活服务、高效奖罚等特点,迅速打开了市场。2002年,国家开始在城信社基础上组建城商行,银座城信社联合其他8家城信社,组建了台州市商业银行,地方政府参股5%,为全国首家不由政府控股的城商行。2005年,引进IPC技术,客群定位进一步下沉。2010年,台州市商业银行更名为台州银行。目前,台州银行已完成布局省内全部地级市,并在省内及省外的深圳、北京、赣州、重庆开设有村镇银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