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最新黑科技,主食芯片缓释主食( 九 )

高科技现代粮食种植和食品工业,让食物越来越像“糖芯食物”。现代食物人体供能很高效。自然界的野生作物都是高纤维素、不吸收和可吸收的复合型碳水化合物。经过上千年人工改良,特别是近几十年的嫁接、改良、转基因,口感好的各种农作物出现了,再加上工业化的精加工,精米、精面都成了高能食物。

人类的基因进化很缓慢,高升糖指数食物、高脂食物、高嘌呤食物的结果就是人体消化不了,代谢障碍。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现象的流行,都是精制米面惹的祸!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是食物中人体必须每餐的能量,但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以及适量的粗纤维、胃肠道益生菌生态都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养分环境。高尿酸患者、糖尿病患者、高血脂等代谢障碍患者需要缓释型主食。

抗性淀粉(Resistant Starch,简称RS)这一术语最早是在1982年由Englyst提出,当时指a一淀粉酶作用于非回生淀粉后剩余的未被降解的部分;而后概念扩展到包括不被肠道酶降解消化的部分。1992年,FAO根据Englyst和Euresta的建议,将抗性淀粉定义为:“健康者小肠中不吸收的淀粉及其降解产物”。抗性淀粉具有类似膳食纤维的生理功能,并能够减少饭后血糖和胰岛素响应,降低血浆胆固醇和甘油三酸酯的浓度。RS在结肠中被微生物群落发酵产生短链脂肪酸和气体,从而能降低结肠pH值,增进结肠健康,防治结肠癌。RS也是一种益生元,能够选择性地促进肠内有益菌(如双歧杆菌)的生长繁殖。RS还有助于使粪便成形,防止便秘。此外,RS呈白色,风味清淡,作为食品配料不会影响食物的风味、质地和外观,在许多应用中,甚至可以提高最终产品的风味。抗性淀粉本身几乎不含热量,最为低热量添加剂添加到食物中,可以起到与膳食纤维相似的生理功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