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畜拉人扛到智慧农机 阡陌之上的机械化风景( 七 )

从畜拉人扛到智慧农机 阡陌之上的机械化风景

无人机植保队。受访者供图

中国特色的农业机械化道路

从“靠天吃饭”甚至“刀耕火种”,到“全面、全程机械化”,我国农业机械化事业不断发展,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道路。

1949至1980年,中央提出了明确的农业机械化发展目标和相应的指导方针政策,并在有条件的社、队成立农机站,支持群众性农具改革运动。我国农机工业从制造新式农机具起步,从无到有逐步发展。

1981至1995年,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集体农机站逐步解散,国家开始允许农民自主购买和经营农机,农民逐步成为投资和经营农业机械的主体。为适应农业生产组织方式的重大变革,农机工业开始第一轮大规模结构调整,重点生产了适合当时农村小规模经营的小型农机具、手扶拖拉机、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农用运输车等。大中型拖拉机和配套农具保有量停滞不前,机具配套比失调,田间机械利用率低,农田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缓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