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借条里的乡绅雅文化( 七 )

这是成都东山客家人的安葬习俗。亲人去世后,先草草埋葬,过几年后再挖出来,重新风风光光地在原地隆重埋葬。

刘超群按照习俗把父亲的遗骸起迁出来,因为“不吉利”,说明原地安葬对刘家后人不利,所以必须要另地安葬。

如此一来,留在苏定伦业内的这处坟地,相当于被刘家给抛弃了,这被称为弃塚,可以恢复为耕地。尽管是弃塚,但产权还是属于刘家的。

所以,刘家找到中人地邻说合,想把“弃塚地迹寸土不留”卖给苏定伦。苏定伦同意了,以4600文买下了这个弃塚,双方签下契约。

4600文钱,对苏定伦这么一个富人来说不算什么。但他的这个做法,就是和谐乡里、展示苏氏家族仁义家风的体现。

今后,无论是刘家人还是其他知情者,只要谈到这事,都会无一例外地给苏定伦竖一个大拇指:“仗义!”

苏氏家族 无偿为贫穷佃户提供墓地

旧时无土地者在亲人去世后,没有安葬之地,但又买不起,只有找有地者采取借的方式,先让逝者入土为安,今后再想办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