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松成:各国央行盯住2%的通胀目标是刻舟求剑( 九 )
关于央行通胀目标的讨论与反思目前经济学家围绕央行通胀目标的讨论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通胀的衡量是否合理;二是2%左右的通胀率目标是否过高或过低;三是如何面对金融资产等广义资产价格的波动。
第一,我们是否能准确衡量通胀
通常我们使用居民一篮子商品与服务价格的同比变化来衡量通胀率,而这么做有一些问题。首先,一些央行着重关注剔除了食品与能源价格后的核心通胀率。然而在生产活动中,农产品、能源、初级产品作为其他商品生产的源头,即便在居民一篮子消费中直接剔除,也很难消除这类价格扰动对其他商品价格的间接影响及滞后效应。其次,在CPI一篮子商品与服务中,任何一种类别都会受到各种正向或负向冲击,例如电费、通信费用、药费的一次性调整等。但应该剔除哪些扰动,不应该剔除哪些扰动,没有明确标准。最后,随着人们消费偏好的变化,一篮子商品与服务中应该包含哪些商品、劳务,各类别权重多少,多久调整一次,需要不断摸索以保证测量误差最小化。
第二,通胀目标应该提高还是降低
学术界关于通胀目标值设为多少的争论从未停止过,2008年金融危机后则更加频繁。美联储经济学家安东尼·迪克斯(Anthony Diercks)搜集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有关最优货币政策的学术论文,发现经济学家们对最优通胀率的判定从-8%到6%不等,2008年金融危机后则更加离散。以奥利维尔·布兰查德(Olivier Blanchard)和拉里·萨默斯(Larry Summers)为代表的经济学家,认为美联储应该提高通胀目标,例如从2%提高到4%,以应对经济负面冲击来临时的零利率下限约束。也有经济学家认为央行应该在衡量通胀目标上加以改进,例如纽联储主席约翰·威廉姆斯(John Williams)认为美联储应该盯住物价水平而非通胀率,保证每年物价实现既定涨幅,而不是关注某个通胀率目标或早或迟实现。
推荐阅读
- 原神|原神:初稿废案?各国皆有特殊技能,璃月解锁二段跳,须弥飞天索
- 华为|三天被两国拒绝,先有瑞典后有意大利,华为态度让各国语塞
- 支付宝|这一天还是来了?央行突然宣布:微信、支付宝措手不及!
- 华为|重磅反击!华为坦然向各国喊话,看这下美国还有什么话好说?
- 支付宝|央行再次出手!马云始料未及,网友:支付宝,拜拜!
- 数字货币|马云也没料到,支付宝最终迎来劲敌,央行联手美团推全新支付方式
- 信用卡|央行正式宣布!马云措手不及,网友:再见了,支付宝
- 信用卡|央行正式宣布!马云措手不及?网友:再见了,支付宝
- 苹果|各国领导人都用啥手机?几乎没人用苹果,竟都用的这个牌子的手机
- 起点中文网|为何马云能见各国领导?而马化腾、刘强东却没机会?原因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