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松成:各国央行盯住2%的通胀目标是刻舟求剑( 八 )

金融危机后发达国家的非常规货币政策再次加深了这种影响。一方面,长期内的低通胀降低人们通胀预期,另一方面全球货币宽松使得人们对币值存疑,加大对保值增值资产的追逐,纷纷加入对金融资产、不动产、收藏品、虚拟货币等有限供给、稀有商品的产权竞争。在资产价格上涨阶段,财富增长能通过财富效应激励人们扩大消费,最终传导至一般性商品价格上涨。但资产泡沫破灭、社会财富缩水会造成贷款损失和债务通缩循环,产生的通缩效应往往比单纯的一般性商品通缩更为剧烈。资产价格起伏还具有社会财富再分配的效果,当国际资本能自由流动时又具有国别间财富再分配的效果。

综上所述,全球化、科技进步、人口结构、收入差距、资产价格等因素从供给、需求两端作用于一般商品价格,对通胀有深刻影响,且这些因素并非独立,而是相互交织。例如,全球化带动发展中国家劳动力就业,缩小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收入差距;同时也造成了发达国家精英阶层收入的大幅上涨与低端劳动力的就业困顿,拉大了国内收入差距。展望未来,上述因素可能发生趋势性变化,从而影响全球通胀形成机制及表现形式。央行在制定与实现通胀目标时,须考虑这些因素的变化,而墨守成规容易产生偏差。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