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缠千年的“融资难”与“融资贵”:历尽艰辛的普惠金融探索史( 八 )

此后从瑞士到尼德兰,再到英格兰,各新教国家纷纷奉行有息贷款合法化政策。欧洲各国政府也先后以法令形式确立了利息的合法性。英王亨利八世脱离罗马教会后,有息贷款在英格兰被接受,1542年颁布了《反高利贷法案》,允许贷款合法收取10%的利息,1624年利率降为8%。从教会到信徒可以公开、合法地放贷,但限定利率。马克思·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里指出,宗教改革后的新教允许有息信贷,扫除融资障碍,有利于利润资本化,从而刺激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金融资本在财富创造过程中发挥了加速器作用,推动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飞速发展。世界历史初露近代的曙光。

纠缠千年的“融资难”与“融资贵”:历尽艰辛的普惠金融探索史

德国宗教慈善金融家的长方形铜章,头后有光环的圣人,手提称量金银的天平。铜章长宽100*70毫米,重170克。

扶贫之道,从宗教慈善到金融机构

《圣经》说,“周济贫穷的,不致缺乏;佯为不见的,必多受诅咒。”当时财富也积聚于教会与寺庙,当农户遇到灾荒时,寺庙与高利贷站在对立面,发挥借贷粮食或货币的救急作用。但慈善金融规模有限,受众面很小,只能救急不救穷,勉强解决生存问题。常见的宗教慈善金融机构还有当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