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缠千年的“融资难”与“融资贵”:历尽艰辛的普惠金融探索史( 六 )

纠缠千年的“融资难”与“融资贵”:历尽艰辛的普惠金融探索史

1986年意大利科德罗伊波大众银行成立100周年铜章。右图为高利贷商人和他的妻子.他正神情专注地用戥子称金银,妻子在旁翻阅祈祷书但眼神并不专注,而斜视着丈夫的活动,隐含讽刺钱商对宗教的虔诚敌不过世俗的诱惑。

借贷松绑,解铃还须系铃人

数千年宗教文化对金融的道德声讨,文学和情感的渲染永远比价值分析和事实判断更拥有人心。但丁在著名的《神曲》中尖刻地挖苦高利贷者:“脖子上挂着钱袋子,装饰着五颜六色的挂件,满眼都是饥饿。”莎士比亚是高利贷者的儿子,生活阅历使其描写更加生动。《威尼斯商人》中贪婪吝啬的犹太商人夏洛克,在借款人安东尼奥无法还贷时,让其按约定给割下自身一磅肉。伊斯兰教《古兰经》里明确“真主准许买卖,但禁止利息”。高利贷者将永受地狱之火的煎熬,至今伊斯兰金融不能计付利息。中国的传统儒家提倡重农抑商,重本抑末,高利贷亦被视作负面事物。

高利贷成为金融业始终摆脱不开的道德符号,贷款被视为欺诈贪婪的不道德行为,借款人犯下了沉湎享受的罪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