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问七答:亲历者讲阿里中台落地的实践( 七 )

而且这种能力甚至未必是IT能力,就像学而思的教研其实是个内容能力,或者华为的组织能力,都是最适合进行中台化的。

反之,弱势能力做中台化,面对的问题将是客户不关心,自身能力跟不上,最终两败俱伤。

逻辑上这么讲大家一般都能够理解,但是现实中能够下决心这么做的老板并不多,怎么说呢,这些把中台落的的“牛逼”公司,可能也就牛在这种战略落地能力上……

不过也不用灰心,中台建设就像打仗一样,争取资源,控制预期,从适合的场景出发不断迭代拿出成效,积小胜为大胜,也会是一条能生存下来的中台建设之路。

2. 用什么方法?

回想阿里交易中台,我们当时采用了两类方法论:

在阿里中台建设的初期,我们习惯性的采用互联网从需求到功能的敏捷方式,遇到哪里的效能有瓶颈我们就工具化的方式解决;

后期引入了基于企业架构的思路,尝试对中台能力进行拆解、建模、系统化的实现,当时TOGAF、eTOM、DDD的东西大家都要学习参考。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