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永专栏 ∣ 中国基准利率体系的多锚选择和LPR升级( 八 )

从前述银行负债端利率的类型还不难看到,除了较为市场化的同业存单利率、金融债发行利率、同业借款利率等金融市场利率外,还有存款基准利率的存在。由此银行负债的综合成本,由于存款基准利率的保护,还无法做到完全市场化定价,即银行负债端的FTP(资金转移定价)因为金融市场和存贷款市场的割裂,使得仅金融市场利率市场化下行的时候,由于存款基准利率的刚性,银行FTP无法同步市场化变动,类似的在银行资产端,此前由于贷款基准利率的隐性下限及其它费用的存在,银行贷款实际利率的下行也有限。

此次LPR升级,就是先从资产端开始,将银行贷款的基准参考利率从指定的贷款基准利率变为MLF以及基于MLF形成的LPR,未来负债端的存款基准利率一旦也取消,或被其它市场化程度更高的基准利率取代,中国金融体系的基准利率以及货币政策传导效果才可能更加明显。

(三)中国基准利率体系

2015年中国存贷款利率的管制基本放开后,央行就在积极培育基准利率,如2016年3季度,央行就明确表示,DR007可降低交易对手信用风险和抵押品质量对利率定价的扰动,能够更好地反映银行体系流动性松紧状况,对于培育市场基准利率有积极作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