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醒龙:文学首先是写作者 个人内心的需要( 六 )

羊城晚报:在网络阅读习惯影响下,读者越来越追求短平快和碎片化,作家应该如何自处?

刘醒龙:文学首先是写作者个人内心的需要,其次才考虑读者,甚至可以完全不考虑读者。一部作品在还没完成之前就去考虑读者,那是不道德的。在写作过程中,唯一依据自己的内心,才是真正的创作,才是真正的文学。我们也要相信读者,读者也在成长。当下的世界提供的全是碎片,那他们只能读碎片,但是只要有史诗可以提供,一定会有人阅读史诗,到头来肯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明白史诗的境界远远高于碎片化。

在多数小说家眼里,题材与手法从来就不是问题

羊城晚报:您创作的题材、手法多样,有乡土的,有侦探的,也有教育的,跨度挺大,这是怎么选择的?比如侦探题材,和自己的经历或兴趣有关吗?如何做到不同题材、手法之间的切换、过渡?

刘醒龙:小说相较别的艺术,在艺术性上有一种特殊的差异,那就是小说写来与读来必须有趣。那些做到了有趣的小说,往往是百科全书式的。在多数小说家眼里,题材与手法从来就不是问题。小说家只不过是自己愿意或者不愿意这么去做。当然,可能有些人变化起来差异大一些。无论是否引人注目,这些都是小说的基本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