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波拆解人何小鹏( 八 )

因此,“汽车”方面尽量学习,“电动”方面做一部分创新,“智能”方面做大部分的创新组合。尤其在“智能”方面,小鹏汽车选择80%到90%全部自研。

这是小鹏汽车所选择一种更稳妥的路径,只是在风波平息后,何小鹏花了一个月时间,将这套路径进行了更深一步的反思和推演。作为一个互联网出身的跨界造车人,笃信以高精度硅为基础角度的“摩尔定律”,是其在上一场创业中成功的战略指导。进入全新领域后,在电子消费品上生效的“摩尔定律”,却在传统的整车里失效了,甚至呈现“反摩尔定律”。何小鹏开始想清楚,在拆解的六个字里,基于软件迭代电子电器的东西,应该有更快的升级速度;对于基于传统汽车制造的硬件部分,保持原有的逻辑线,也应更早地规划,清晰地与用户进行沟通。

“这是一个融合的过程,也是一次挑战的新尝试,因为之前完全没有人做过,我们也要学习,如何把快速变化的消费品、电子品和科技产品,与一个很大宗需要家庭决策,并且很贵的耐久消费品组合起来。”他这样总结自己的思考。

所以,围绕“智能”为轴心,小鹏汽车每年研发投入大概在几十亿。如果类比到汽车公司,比如正常海外的车企,收入中有5%到6%作为研发,“新造车企业肯定远远不止5%到6%,我觉得如果是一个科技企业,可能要到10%到25%之间。”他换个角度说,科技企业研发如果这么高,他必须要在其他地方省钱,或者其他地方多挣钱,只有这两种情况才能活下去,并且活得好,否则的话做不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