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文生谈负利率:金融之殇、财政之机( 五 )

但是,从微观层面看,大数据降低信息不对称,降低交易成本,而数字资产具有非竞争性特征(non-rivalry),边际成本很低甚至是零,使得数字经济的规模效应大大超过传统经济,提升资本的回报率,意味利率上升。怎么解释这种微观和宏观视角的不一致?数字经济加剧贫富分化。

贫富分化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尤其是货币金融层面。一旦货币中性的假设被抛弃,货币就不仅仅影响物价,货币金融的扩张影响经济结构包括收入分配。

货币非中性:金融周期带来利率下行压力

金融具有顺周期性,反映房地产作为信贷抵押品的角色,房地产价格和银行信贷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加上政府对银行的显性和隐性担保(央行最后贷款人、存款保险机制、政府接管等),市场纪律约束短期内难以发挥作用,直到资产泡沫和债务难以为继出现剧烈的调整。一个金融周期持续15~20年时间,而一般的经济周期时长几年时间。自上世纪80年代金融自由化以来,传统经济周期波动特征越来越弱,比如2009年开始的这一轮经济复苏是美国有记录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金融周期成为驱动经济波动的主要力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