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文生谈负利率:金融之殇、财政之机( 六 )

有三个因素使得在金融周期的机制下,利率呈现跨越周期的下降态势,或者说以稳定短期经济增长为导向的自然利率趋势下行。

首先,货币政策注重短期的通胀与增长,而在金融周期上半场的扩张过程中通胀不是问题,导致利率被维持在较低水平。通胀对货币增长的弹性下降,既有实体层面的因素,比如人口和数字经济带来的供给过剩,也有货币金融的影响。过去40年信贷成为广义货币增长的主要来源,信贷不仅支持实体需求,也可购买二手资产尤其房地产,信贷驱动的货币扩张可能不带来通胀,而是体现为资产泡沫。

其次,贷款是要偿还的,信贷投放货币对应的是非金融私人部门(企业与家庭)的债务增长,债务不可持续导致利率下行。在金融周期下半场的去杠杆过程中,如果发生金融危机比如美国的次贷危机,市场利率大幅下降,即使不发生或者说为了避免金融危机,央行也需要引导利率下行,以避免大规模违约和对冲去杠杆对私人部门消费和投资需求的冲击。

再次,金融总体来讲是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信贷往往需要抵押品,信贷扩张让既有的财富占有者受益更多,加大贫富分化,进而增加平均的储蓄率,降低自然利率。在金融周期下半场的调整中,虽然信贷放缓,但稳定经济过度依赖货币政策,利率下行增加了既有资产的估值,加剧财富的集中。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