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自身在积累调整力量,监管只是触发因素( 六 )

样本数据显示部分银行有压降同业资产规模的压力。对于债市的影响,我们主要从资产端出发,分析AH上市银行样本(具体请参考文末图7),以“存放同业+拆出资金+买入返售+应收款项类投资”衡量的同业资产,44个可获数据的银行中有18家已经超出了同业资产/一级资本净额300%的限制,而超过400%和500%的分别为12和5家。

换言之,即使政金债不纳入监管指标,仍有部分银行有压降同业资产的压力,主要集中在规模中型的城农商行。我们判断,对于债市特别是政金债而言,事件本身造成的调整压力有限。

①政金债是否纳入监管标准尚无定论。如此前的分析,如果监管意图仍是此前压缩同业规模的延续,那么资产端持有政金债应该不是主要的压降目标,那么对于债市而言也就没有太大的政金债抛压。

②压降过程已经在进行。上市银行数据中,由于可得性,部分银行采用的是2017年年报的数据,但是观察18家同时具有2018年和2017年均有可比数据的银行来看,仅有2家同业资产/一级资本净额指标出现上升,压缩同业还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③国有银行和股份行承接能力较强。如果政金债确实被纳入到同业资产的话,部分银行面临同业资产端的调整压力,而流动性更好的政金债可能会被较早抛售。但是由于缺乏细节数据,所以对于抛压只能有总量层面的基本估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