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众生相:谁在猛促销售 谁在悄悄拿地( 七 )

“开发投资的拐点已经到来。”某不具名的知名财经评论人对《中国企业家》总结称,“大型企业普遍收缩,说明企业相对保守的经营策略已经形成,这是后续其他房企需要积极研究的信号。”

然而,当下大多数房企所言的“楼市寒冬”,并未体现在某些国企央企背景的开发商身上。他们天然具有的融资成本和资源获取优势,反而在寻找新机会。

“(调控后)资金优势会进一步向国企央企倾斜,头部房企更加集中,TOP20至30强房企竞争态势趋严,营销(力度)会进一步加强。”某央企背景的房企投资业务相关人士对《中国企业家》称。其表示,政策趋紧后,尤其是一二线城市放松可能性较弱的背景下,部分三四线城市可能会迎来房企抢收。至于中海的拿地策略,他表示,“目前还是以勾地、大盘为主。”

在前述人士看来,现在的调控是之前市场较热后的一种阶段性调整。“房企和市场都是周期性的,不要忘记这一点,就不会也不应该过于悲观。”在他看来,2016~2018年楼市的热度确实有部分政策利好的原因,如融资便利和棚改专项债,分别刺激了供应端和需求端。但从现在的宏观调控思路来看,“政府整体还是会向大基建倾斜,(因为)大基建会起到稳定器的作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