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没有兄弟:裁掉午睡员工不是偶然,植根于张瑞敏管理文化( 八 )

海尔理想二:推动人单合一能够降低库存。

事实二:2018年年底,青岛海尔账面的存货已经达到了225亿元,同时应收账款也在翻倍上涨:2015年末,海尔账面的应收账款还只有61亿元,到了2018年年中,已经是169亿的巨额数字,是原来的1.8倍。

在昨天一号公司的文章里,我的同事已经详述海尔如何在这几年来渐渐地和格力、美的拉开差距并丧失核心优势。所以此处不多去比较。我们就拿这次中报,论述一下,为什么占到海尔一半营收的海外市场,并不能体现“人单合一”的优势。而且并不乐观。

在利用海外资源取胜这件事上,张瑞敏可谓颇有心得。成立于1984年的青岛海尔的崛起,相较于张首席一把铁锤砸烂76台冰箱,也许更重要的是率先引进了当时技术水平碾压国内同业的德国利勃海尔。后者对中国人家电观念塑造可谓深入人心。直到今天,海尔冰箱仍然是海尔智家最核心的业务。

根据张首席规划,海尔将坚持品牌出口,并开发出国际化的知名品牌。早在1999年,海尔就提出了“三个三分之一”的国际化目标。即:国内生产国内销售1/3,国内生产海外销售1/3,海外建厂海外销售1/3,还将有美国海尔、欧洲海尔、中东海尔等出现在世界各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