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知识付费5个月的思考,行业模式亟需改变( 八 )

知识服务,拆分看,一半是知识(内容),一半是服务。

行业内知识生产端已经相对标准化了,且线上课程除直播课外,录播课能做到极低的边际成本。但服务端还存在着标准化程度低、人效低的问题。

服务通常来说包含几大要素:

测评:水平测试;用户分级;督学:跟进学习进度,作业完成;帮助学员克服学习惰性,通常由班主任角色执行;辅导:课程答疑,作业批改,通常由助教、领教角色执行;直播:强调的是实时互动、接近面对面的体验感;通常由主讲老师执行;考试:学习效果检验;提供学习成果报告。对于传统的线下现场培训的重服务模式来说,相比较而言,线上服务的标准化看起来会更容易一些。

目前这些要素对应的都有了互联网效率工具,比如:督学层面用微信群、QQ群等群工具;作业有小打卡、鲸打卡等打卡工具;直播也有各种语音、视频工具;还有一体化的第三方教育SasS工具比如小鹅通、短书等。

但以上这些,单次服务都需要不少于2个人去落地,以现有的社群模式为例,完全依赖人肉驱动的模式,即点对点、或者点对面的方式去落地服务。如何借助互联网工具,找到高边际效益的模式,实现内部人效的提升和规模化复制,或许能带来下一个增长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