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知识付费5个月的思考,行业模式亟需改变( 九 )

知识服务本质还是教育,教育这种影响人、改变人的生意,就必须在服务中有人的交互才有温度,完全摒弃人的介入,或许是不可能的,这也给服务的规模化制造了门槛。

那在这个基础上,我能想到的几个优化点:

服务产品尽可能流程化,标准化,可持续性复用,提高单人服务能力和效率;比如一个500人的班级,至多只需要1个运营人员、1-2个兼职助教(历史优秀学员就可以)就够了;重复开班的课程,每一期学员遇到的问题大同小异,有重合性,但微信群的信息流留存性不佳,有无可能开发一个社区类产品或者其它的在线文档,去沉淀一些内容;督学这种事情,有无可能用产品化、机制化的方式解决,每个人配备一个专属机器人客服,去督促学习打卡;如果可以实现,作为督学角色的班主任可能不需要了;一体化教学工具更迫切了,所有的服务环节都能整合进一个产品形态里,同时需要PC端和移动端能完美的适配,至少先摆脱微信群、第三方直播软件、石墨文档、问卷系统、word、excel多个学习场景切换的问题。4.3 素人——名师,知识IP孵化,最大化老师的商业价值

教育通常是需要导师来增加课程背书的,导师的知名度是招生的重要利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