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90%来自北京奔驰 徐和谊自主品牌梦仅剩最后机会( 六 )

当然还有奄奄一息正在转型中的昌河,以及福建奔驰商用车项目,以及利润颇好的零部件项目,但这些都算不上北汽自主品牌主营业务。

也许对徐和谊来说,收缩战线是此时最明智的做法。新品牌诞生后,与北京越野车还有北汽新能源高端品牌ARCFOX形成合力,推动北汽自主品牌向“高新特”去发展。

与此同时,62岁已近退休的徐和谊,已无法亲自掌舵北汽自主品牌的下一个十年,而自主品牌的窗口期也将关上,再去拼量已经没有时间,但凭借新能源汽车实现走上国际的机会还是有的,毕竟海外市场哪怕的主流发达国家市场,准入法则也不过是碰撞法规和排放法规,新能源不存在排放,萨博本来在碰撞上就有优势,可以说,这是条讨巧的路,也是徐和谊最后的机会。

翻盘仍要补短板

不过,需要反思的是:同样是收购兼并,为啥吉利、上汽等纷纷成功了,而北汽却没有成功?

当然,愉观车市并非或许对北汽过于苛刻,毕竟,造车不是件容易的事,要脱颖而出取得长期成功更是难上加难,无论是曾经的中国自主品牌老大奇瑞的现状、长安、长城、比亚迪的跌宕起伏,都说明了造车尤其是造自主品牌汽车的艰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