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如何摧毁与重塑中国的电影生态( 十 )

\n

这几年不少影院都在发展自身的票务系统、小程序或是托管第三方 , 但是整体格局已定 , 没有影院可以站出来说拒绝猫眼淘票票 。 影院自己票务渠道与会员体系话语权的逐渐缺失 , 也导致日后发生了《后来的我们》千万级退票这样震动行业的事件 。

\n

这种传统电影行业和互联网新贵的直接对抗 , 加上过去几年市场非理性增长过程中热钱扎堆带来的大量粗制滥造的的作品 , 以互联网为资金为主的资本一度被一些传统电影人所议论 , “资本作恶论”不绝于耳 。

\n \n

实际上 , 如果没有互联网资本进入电影圈 , 电影票房不可能在2013年之后仍然连续年保持30%的速度发展 。 在太合娱乐副总裁邱洪涛看来 , 不能因为行业有过乱象否认互联网为电影带来的巨大改变:“互联网使得信息更加透明 , 下沉的成本也更低 , 为电影行业带来了众多增量观众 。 而且互联网带来的数据正在尝试更加精准化 。 互联网正在深刻地改变电影行业 。 ”

\n

在当下 , 线上购票率已经超过了90%——几乎已经没有观众还会影院里购买电影票 , 当年动辄周末在影院排期长队取票的情景一年中也只能在春节期间见到一两次 。 互联网科技企业进入电影行业短短三年时间 , 就使得影院原本的生态被彻底改变 , 连无孔不入的黄牛也几乎消失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