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咖啡|瑞幸挣扎、喜茶徘徊,但是它们依旧昭示着新内容战略( 四 )


3.新的产品与内容关系
既不是产品带来内容,也不是内容带动产品,而是二者相互互动、互为因果。传统品牌要不就是聚焦与产品研发,走“产品为王”的路子,要不就是聚焦与内容营销,走社交传播的路子,但这二者往往没有打通协同。
用户的关注能够给产品大量的创新idea,形成用户共创,未来甚至能够通过柔性供应链实现快速定制,这已经是明显的趋势。而在当下,内容的活跃度确实常常需要产品的迭代来激活,因此,产品战略和内容战略实际上应该合二为一,通盘考虑。
正如最近很火的《放弃内容营销,开启内容战略》一文中所说:“内容的影响力边界正在从广告,扩展到渠道、产品、组织上,成为企业未来最重要的战略能力。放弃内容营销,开启内容战略,才能把握好下一个十年的增长秘钥。”
而这一切,都是配套体系。
新消费商业战略,你真的想清楚了?营销策略、产品策略,都需要服务于商业战略,在企业想明白自己的商业战略之前,任何的营销策略、产品策略都像无头苍蝇,短期内可能可以做出些热度,但长期来看没有什么意义。
例如新茶饮品牌不断内卷,不算搜刮各种小众水果,可能只是“用战术上的勤奋去掩盖战略上的懒惰”,其实就是没有想明白战略层面的东西,更谈不上详细规划。
从这个角度上看,新消费品牌之间的竞争,并不是产品品质竞争,而是商业战略层面上的竞争,比拼的是管理团队的认知能力。当然,商业战略听上去很虚,不如产品那样摸得着看得见,但商业战略的差异,会传到到整个组织架构、KPI管理等诸多方面,是企业长期竞争中的核心竞争力。
显然,新消费品牌们需要一次商业模式的升维。
依旧回过头来看瑞幸咖啡,我们用什么来衡量瑞幸咖啡的商业价值?并不是一杯杯的咖啡数量,而是通过用户流量、点击量、用户互动等“互联网化”的指标去衡量,私域流量也好、公众号等新媒体粉丝数也好,都是瑞幸商业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中可以延展出大量新玩法、新业态。
即使是从财务角度来看,瑞幸上市前就在巨亏之中,但依旧曾登陆资本市场收到追捧,这显然与传统消费企业、线下企业的估值模型大不相同。尽管现在瑞幸咖啡已经退市,但确实给线下饮品行业带来了巨大思维上的冲击。
瑞幸的模式存在不少争议,没关系,我们可以对比看下当年的互联网行业。在互联网刚刚兴起的时候,大量业内人士的质疑点在于,这些互联网公司怎么赚钱呢?空有用户流量有什么用呢?
今天,互联网企业早就解答了这个问题。互联网公司不但赚钱,还是最赚钱的一批企业,无论是国外的脸书、谷歌,还是国内的腾讯、阿里、字节跳动,都可以算得上是“超级印钞机”公司。更可笑的是,当年那些尝试一开始就收费的互联网企业,死的也都差不多了。
新消费品牌们也是如此,尽管目前看不清具体的流量变现手段,但最终显然会摸索出来,因为他们手中的用户流量是有价值的,而且在人口红利消失的今天和未来,这些用户流量会越来越有价值。
变现可能是通过品类的延展、可能是通过IP的变现,目前说不准,但一切皆有可能。如今新消费品牌需要做的,是转换商业战略思维,从新思考基于用户流量的商业模式。
在新消费时代中,流量就是钱
新消费不仅覆盖了中国最具消费潜力的目标消费群,同时有娱乐休闲属性、社交货币属性。喜茶产品看上去似乎只是一杯单纯的茶,实际上能够撬动大量的场景的、社交的消费能量。
大家发朋友圈、会打卡线下店,甚至让一种小众水果卖爆,这都是潜在商业价值的表现,只不过目前的商业价值外溢到小众水果贸易商,传递给了上游产业链了而已。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