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师同文馆|同文馆风波:中日教育的天壤之别
在派遣留学生方面,中日两国几乎同时起步,效果却迥然相异 。
文章图片
原载《重读甲午》,作者系近代史研究者 。出版有《辛亥残梦》、《北洋往事》、《1900:北京的春天有点乱》、等十余部著作
【京师同文馆|同文馆风波:中日教育的天壤之别】中国古话说得好,“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同光年间各军工企业的不尽如人意,无疑与现代科技文化人才的匮乏有着直接的关系 。传教士李提摩太曾在回忆录中说,他有一次向李鸿章建议,中国政府应每年投入一百万两白银进行教育改革,但后者的答复是:“中国政府承担不了这么大一笔开销 。”李提摩太争辩说:“那是‘种子钱’,将来会带来百倍的收益 。”李问他何时能见成效,李提摩太说:“需要二十年,才能看到实施现代教育带来的好处 。”“噢!”李鸿章回答说,“我们等不了那么长的时间!”
李提摩太是晚清知名传教士,后于庚子年后创办山西大学堂(今山西大学的前身),他说的这次谈话大概发生在1886年李鸿章担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期间,这时离洋务新政已经二十多年了 。当然,李提摩太的讲述只是一家之言,因为从李鸿章的早期言论看,他对教育的看法未必如此(后期有所变化另当别论) 。
早在1864年,李鸿章在致总理衙门的牍函中即指出:“欲觅制器之器与制器之人”,可“专设一科取士” 。在当时崇尚科举、鄙薄工商的社会氛围下,这一建议无疑有些惊世骇俗了 。之后,李鸿章又在论机器局事中再度阐发其观点:“洋人以船炮为性命,不惜倾数千百万之赀财,竭亿万众人之心思,积数百年之动力,乃能精坚若此”,“中土若于此加意,百年之后,长可自立 。”1874年《筹议海防折》中,李鸿章提议设立“洋学局”,“分为格致、测算、舆图、火轮、机器、兵法、炮法、化学、电气学等数门”,所学如有成效,“与正途出身无异” 。可见,当时的李鸿章也不完全是那般的急功近利 。
在西强东弱的局势下,清廷也试图有所作为 。成立于同治元年(1862年)的京师同文馆即为一例 。开办之初,同文馆以旗人子弟为招生对象,当时并没有引起太多的关注,因为其最初设想不过是培养翻译以助对外交涉 。孰料恭亲王奕4年后的一个奏折却引发了一场轩然大波,并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中国近代教育的走向 。
奕重视洋务众所周知,他见京师同文馆经办数年未见成效,而当时又急缺洋务人才,于是提出了一个新的设想,即将京师同文馆的职能由外语教学(英、法文为主)转换为语言与洋务并重,以更快培养出适合时代需要的新型人才 。
奕乃皇族出身,他对旗人子弟的素质习性素有了解,因而所提办法就是从生源中入手,以便捷的方式选取最优秀的人才 。奏折中,奕提出京师同文馆陆续增设天文算学馆、化学馆等新馆,今后的学员将从正途人员中选取,范围是年龄30岁以下举人、优贡及五品以下京外各官 。
奏折公布后,立刻在朝廷内外掀起了一场不小的地震,御史张盛藻随后上疏抗议:“天文算法,宜令钦天监天文生习之;制造工作,宜责成工部督匠役习之 。文儒近臣,不当崇尚技能,师法夷裔 。”在士大夫们看来,让举人、优贡这些正途人员去学习天文算法、营造器械这些上不得台面的事情,简直就是儒林中的奇耻大辱 。
张盛藻的贸然上奏遭到奕?的驳斥 。为表示对天文算学馆的重视,清廷任命了三品京堂、太仆寺卿徐继畲充任总管大臣,而之前的官员都是低级官员,馆内的教习甚至只是月俸八两的八品以下官员 。鉴于朝中的保守势力暗潮涌动,奕连续上了两个奏折进行解释:
推荐阅读
- 电商|寺库身陷破产风波,奢侈品电商还玩得转吗
- 电子书|Kindle国内再遇风波,或退出中国市场?
- 偷税风波|薇娅“偷税风波”后 直播电商还是一门好生意吗?
- 一场风波|接二连三的出事,拼多多出了什么问题别让人们的担忧成为现实
- lock|1.5万商标被废风波未平,多个卖家再遭侵权投诉
- 论文|知网侵权风波,郑州市民也“中招”了 有作者认为知网这种“无本万利”的生意该歇歇了
- 欧莱雅|薇娅风波内外
- 流量|成也流量败也流量,被网红种草的高端羽绒服,加拿大鹅的退货风波
- ken|风波再起,Arm中国吴雄昂把3名接替者告上了法庭
- 温州|雪梨风波后续:疑全网封杀,淘宝店也被下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