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师同文馆|同文馆风波:中日教育的天壤之别( 二 )
“洋人制造机器、火器等件,以及行船行军,无一不自天文算学中来 。……若不从根本上用着实功夫,即习学皮毛,仍无裨于实用 。……举凡推算、格致之理,制器、尚象之法……倘能专精务实,尽得其妙,则中国自强之道在此矣 。”
“若夫以师法西人为耻者,其说尤谬 。夫天下之耻,莫耻于不若人 。……或谓制造乃工匠之事,儒者不屑为之,……今日之学,学其理也,乃儒者格物致知之事,并非强学士大夫以亲执艺事也,又何疑乎?”
奕说的不无道理,但他在奏折中犯了一个更为致命的冒进错误,那就是把天文算学馆的招生对象进一步扩大为“翰林院编修、检讨、庶吉士等官”,理由是这些人“学问素优”而“差使较简”,如果让他们参与学习必然事半功倍 。由此,奕的提议招来了保守势力更加激烈的反对浪潮,而这一次担当大旗的,是文渊阁大学士、同治皇帝的老师倭仁 。
倭仁系道光朝进士出身,曾历任大理寺卿、工部尚书等要职,其思想保守固然不假,但他本人是真有学问,时有“理学大师”之名,颇受士林中人的景仰 。倭仁对西学很不以为然,对那些主张洋务的官员也很看不惯,譬如外国公使驻京后,朝廷的六部九卿堂官通常会到各国使馆去拜年,既是尽地主之谊,也是一种文化交流 。但朝廷大员中,唯独倭仁从来不去拜会外国人 。
实际上,一开始就跳出来反对天文算学馆的御史张盛藻即倭仁门生,前一次上奏是否是出于倭仁的授意不得而知,但就观点而言,两人是一致的 。这一次,倭仁亲自出马,他在上奏中针锋相对地提出:“天文算学为益甚微,西人教习正途,所损甚大”;“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倭仁的观点与曾国藩颇为接近,后者曾在一篇名为《原才》的文章中指出,少数道德完善的人可以榜样的力量改革社会习俗,正如他的那句名言,“夫为战者,在于人而不在于器也” 。倭仁的奏折披露后,守旧派士大夫们立刻将此奉为经典,广为传诵 。
不过,倭仁的奏折也不是没有纰漏,那就是这一句:“如以天文算学必须讲习,博采旁求,必有精其术者,何必夷人,何必师事夷人” 。奕抓住这句话,说倭仁既认为不必师事夷人,想必有洋务人才推荐,于是他故意上奏朝廷,让倭仁保荐精于西学的中国教师并请倭仁来主持同文馆 。或许是一种有意的戏弄,慈禧太后颇为默契地批准了奕的建议,并让倭仁随即到总理衙门任职并主管京师同文馆 。
原本大义凛然的倭仁这下陷入了被动,他哪里知道什么洋务,又哪有什么人才可以推荐呢?没办法,倭大学士只好反复称病,拒不就任 。等被捉弄得差不多了,慈禧太后才下令免去其任命,倭仁听后长出了一口气,“为之额手称庆” 。
老夫子虽被暂时击退,但这场风波所造成的影响是深远的 。在守旧派士大夫的鼓噪下,很多有意投考同文馆的官员,最后都打了退堂鼓 。结果,同文馆在98位报名者中只录取了30人,而因被录取者的素质太低,很快又被淘汰了20人,剩下10人,最后也只有5人毕业 。洋务派本希望通过同文馆培养一批精通西学的中高层官员,这个计划几同夭折 。
为此,奕曾不乏愤怒地指出:“当御史张盛藻条奏此事,明奉谕旨之后,臣衙门投考者尚不乏人;自倭仁倡议以来,京师各省士大夫聚众私议,约法阻拦,甚且以无稽谣言煽惑人心,臣衙门遂无复有投考者 。是臣等未有失人心之道,人心之失,倡浮言者失之者也 。”
光禄寺卿于凌辰也认为:“天文算学招考正途人员,数月于兹,众论纷争,日甚一日,或一省中并无一二人愿投考者,或一省中仅有一二人愿投考者 。一有其人,遂为同乡、同列之所不齿 。夫明知为众论所排,而负气而来,其来者既不恤人言,而攻者愈不留余地,入馆与不入馆,显分两途,已成水火 。”
推荐阅读
- 电商|寺库身陷破产风波,奢侈品电商还玩得转吗
- 电子书|Kindle国内再遇风波,或退出中国市场?
- 偷税风波|薇娅“偷税风波”后 直播电商还是一门好生意吗?
- 一场风波|接二连三的出事,拼多多出了什么问题别让人们的担忧成为现实
- lock|1.5万商标被废风波未平,多个卖家再遭侵权投诉
- 论文|知网侵权风波,郑州市民也“中招”了 有作者认为知网这种“无本万利”的生意该歇歇了
- 欧莱雅|薇娅风波内外
- 流量|成也流量败也流量,被网红种草的高端羽绒服,加拿大鹅的退货风波
- ken|风波再起,Arm中国吴雄昂把3名接替者告上了法庭
- 温州|雪梨风波后续:疑全网封杀,淘宝店也被下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