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师同文馆|同文馆风波:中日教育的天壤之别( 五 )
早稻田大学创始人大隈重信曾说:“教育于维新之前,局限于武士四十万之间 。至维新之后,则普及于全民 。”甲午战争前,日本已建有各类大中小学近3万所,以至曾有人说,“日本学堂之密度甚于中国之鸦片馆 。”与中国不同的是,明治政府设立了专门机构文部省来全面领导教育改革事业,期间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并建立起完备的国民教育体系,而且在经费上给予充足的保证 。如1885年,教育投入占到国民收入的1.78%,占国家行政费的12%,1900年更是超过国民收入总额的2% 。
明治天皇在《五条誓文》中说,“求知识于世界”,实行新教育是国家振兴的关键,也是关乎国运的系统性工程 。明治时期的日本教育,实行“政府主导、全国动员、全民参与”的模式,在欧美成功经验的启示下,其中又分基础教育、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三者相辅相成,循序配套推进 。在基础教育取得成效之时,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也迎来了黄金时期 。
据统计,从1878-1895年,日本共培养出23100多名大学毕业生,期间东京帝国大学、京都帝国大学、早稻田大学相继创办;到1918年,日本已拥有大学及各类专门学校118所 。反观中国,直到1895年才创立北洋大学(天津大学前身,中国最早的工科大学),而1898年创立的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当时还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新式大学 。至于近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革新,还得等到清末新政特别是1905年废除科举之后,两者差距接近30年 。
在派遣留学生方面,中日两国几乎同时起步,效果却迥然相异 。除派遣军事留学生外(船政局学生如刘步蟾等,还有武备学堂学生如段祺瑞等),清廷从1872年始分4批共派出120名幼童赴美求学 。按原规划,幼童们应在美国学习15年并完成大学学业 。但不幸的是,这一计划因种种原因而未能继续执行 。1881年,在大多数人都未能完成大学学业的情况下,留美幼童被全部撤回,当时只有2人从耶鲁大学毕业(詹天佑和欧阳庚),而另外38人时已进入耶鲁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瑞萨尔理工学院等院校学习 。日本这边,从幕府末期至明治时期,先后向英、法、德等国派出近五百名留学生(均为士族出身),以学习制造、驾驶、矿冶、铁路、桥梁等专门技艺,后来这些人大都学成回国 。
没有教育的近代化,就没有日本的工业化 。在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获得大发展的同时,职业教育也同样发展迅速,工部省、内务省等多部门均大力兴办实业学校,帝国大学内也都增设技术性科系 。曾任文部大臣的日本近代教育家滨尾新即表示:“在我国不是先有工厂,后办工业学校,而是先办起工业学校,培养出毕业生,才计划办工厂 。”
各类人才的培养显著增强了日本的科技力量,同时也有力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如1879年开工的京都至大津的铁路、1880年下水的“盘城”号军舰、1890年建成的琵琶湖水利工程及水力发电厂,均为日本自行设计建造 。明治维新推行20年后,国内各大企业均大量聘用国内毕业生或留学生,而相应的国外专家陆续被取代 。由此可以看出,日本的近代化很大程度上就是教育的近代化,教育上的超越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国家超越 。从明治维新乃至当下,日本无疑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 。
推荐阅读
- 电商|寺库身陷破产风波,奢侈品电商还玩得转吗
- 电子书|Kindle国内再遇风波,或退出中国市场?
- 偷税风波|薇娅“偷税风波”后 直播电商还是一门好生意吗?
- 一场风波|接二连三的出事,拼多多出了什么问题别让人们的担忧成为现实
- lock|1.5万商标被废风波未平,多个卖家再遭侵权投诉
- 论文|知网侵权风波,郑州市民也“中招”了 有作者认为知网这种“无本万利”的生意该歇歇了
- 欧莱雅|薇娅风波内外
- 流量|成也流量败也流量,被网红种草的高端羽绒服,加拿大鹅的退货风波
- ken|风波再起,Arm中国吴雄昂把3名接替者告上了法庭
- 温州|雪梨风波后续:疑全网封杀,淘宝店也被下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