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客户|这家公司不要大客户,不做大集团,究竟怎么想的又是如何做的?( 二 )
文章插图
双童的“生态化经营”:讲究人与自然的融合,追求极低的排放
现在回看这个改变命运的决定,楼仲平说:“很多人问我,为何选择吸管?其实根本不由你选择,那个时候我很普通,没文化,很草根。做企业之前,干了20多个行当也没干好,对我实际上是一个教训。我明白,其实不需要做太多东西,因为做的东西太多,精力根本就接不上。你最终能做好的一件事,往往是跌跌撞撞、选来选去之后最终的一个归宿。”
此后,楼仲平铁了心回归到一根吸管的生意上。“我一直安慰自己:既然选择这个行业,就把这看成投娘胎一样。你的老妈再差,你也不能抱怨了。如果你争气,你可以改变她的命运嘛!”
后来,楼仲平在回忆这段人生的时候,也感慨:人一辈子有无限的可能,一切基于你的思路转变。而这种能吃苦不服输的劲头,也为后来企业成为隐形冠军企业埋下伏笔。
蝇头微利出奇迹
选择专门做吸管生意后,楼仲平才发现这个行当确实比较难做。这也应了那句话:最简单的也是最困难的。
而所谓的“难做”,并非生产吸管本身,而是市场的不规范。起初,没有人看得上这利润微乎其微的小吸管,可谓是门槛低、技术低、起点低、利润低,几乎是上百万个义乌小商品当中最难做,也最不值得去做的产品。但随着楼仲平的工厂迅速发展,很多义乌商人也开始跟风办厂,一时间当地的吸管厂数量暴增十几倍。
不过正当大家盲目更风的时候,专心盯着吸管这门生意的楼仲平却发现,当地不管哪家工厂生产的吸管包装上,都不约而同地印上一男一女两个儿童头像,消费者只是在乎吸管的功能,也并不会在意吸管的商标和logo。很多生产吸管的老板们,也并没有品牌意识和观念。
这是个机会!
经过一番查询,这一男一女两个儿童头像的包装和logo,竟然没有人注册过。楼仲平立刻花了2000元钱把这个商标注册下来。
1995年8月,算得上是双童吸管真正拿到“身份”的日子。至此,双童踏踏实实地进入了高速发展期。
时间到了1997年,金融危机的强大冲击波,双童吸管也无力幸免。
吸管的原材料价格从每吨4500块涨到近万元。很多吸管生产厂家,在巨大的成本压力下,开始在每包吸管的品质和数量上“动手脚”,偷工减料以次充好,或者虚标吸管个数。
此时,小时候那种咬牙挑货不服输、吃得苦中苦的劲头,又影响着楼仲平。他不但不降低质量,还坚持用好原料,在包装上明确标明数量,而且每包吸管数量只多不少。
慢慢地,双童在质量上和对手就形成了差异,拉开了距离。金融危机过后,很多竞争对手倒了一大批,而双童的脚跟站得更稳了。
就这样,虽然只是一根小小的吸管,但必须保障品质和质量,维护品牌信誉,成为楼仲平做生意钢铁般的原则。
到2002年,双童公司成立仅七八年,楼仲平就将双童吸管做到了全球第一(这一纪录保持至今)。这一年,沃尔玛、Dollar Tree(美国零售巨头)也奔着双童吸管的知名度而来,成了双童吸管的客户。
但是好景不长,这几位美国大客户对价格的控制,导致本来就处于微薄利润的双童吸管,更“无利可图”。放弃?毕竟是知名大客户。可是如果继续合作,徒有光鲜的出口业绩,双童吸管毫无还价之力,利润被挤压到所剩无几。怎么办?
文章插图
【 大客户|这家公司不要大客户,不做大集团,究竟怎么想的又是如何做的?】
推荐阅读
- 阿里巴巴|曾是阿里高管,遭马云“忽视”创办410亿公司,却进腾讯口袋
- 斐乐公司|网购平台销售数据可作为确定赔偿数额的依据
- 马化腾|刷屏!马化腾:腾讯只是一家普通公司,随时可以被替换
- 阿里|胡润公布全球公司排名,马云创始人头衔也被剥夺?
- 业务|哈啰出行新公司业务含小客车租赁
- 快递公司|网购退货的时,卖家为何总是要强调不要发顺丰?总算明白了
- 快递|快递客服外包公司怎样与甲方谈?
- 腾讯三家公司|腾讯三家公司起诉“腾讯分分彩”侵权获赔 100 万
- 起诉|腾讯三家公司起诉“腾讯分分彩”侵权获赔 100 万
- 快递公司|没人“送货上门”了,派费却涨了?快递员抱怨不赚钱,钱去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