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客户|这家公司不要大客户,不做大集团,究竟怎么想的又是如何做的?( 六 )


2011年,楼仲平提出了第三个五年发展规划:持续创新,再造经理人,解决二代传承。这等于公开革老臣的命。但经过两年半时间,2013年10月,双童完成了管理团队重组工作,大部分“老化”的经理人得到妥善安置;重组后“双童”团队平均年龄不到30岁。原有的思维遮蔽被彻底打破!
其次,情怀可以有,但不能当饭吃。
楼仲平认为:在“重德文化”下,企业容易忽视规则和契约。中国人似乎只要站在“道德高地”,往往就可以居高临下而无往不胜。
于是,“煽情式”管理大行其道:大谈牺牲奉献、感恩付出、至善大爱,却无视“责、权、利”。在楼仲平看来,这种人性中的“情怀”只能短期激发,如果长期持续一定会导致精神麻痹。而西方管理更多强调“人性关怀”,追求“自知”,从而做到“自律”。
在这方面,楼仲平觉得:1、“理性思维”并非不讲情理的冷血思维;2、对待员工,要求“职业化”而非“道德绑架”;3、从“管人”回归到“管事”。
而在员工管理上,楼仲平一直也强调,在高度变化的新时代下,管理者如果一直沿用以前的老经验、老方式,那就离淘汰不远了!“年轻人是这个时代的主人。他们更能接受新的变化,更能理解新鲜事物,更能获得新的机遇。50后、60后、70后们只能更努力地向年轻人靠拢,向年轻人学习,才不会被这个时代所抛弃。”
所以,这些年来,楼仲平一直坚持向年轻人学习,创建与年轻人对话和沟通的能力,永远将自己定位在“25岁”,紧追时代步伐,不让自己的思维落伍。
大客户|这家公司不要大客户,不做大集团,究竟怎么想的又是如何做的?
文章插图
利他,方能获取正向反馈
那些参观和学习双童吸管的企业家们,也常常会听到楼仲平分享“利他”这一理念。利他哲学,在企业圈子并不新鲜,关键是看如何贯彻。
楼仲平经常说:“你对别人好,别人给予你的也是正向的反馈,最终还是利己。”“利他就是利己”这句话背后的商业哲学,在双童得以充分实践。
而自利,必先利他。
走在双童“花园式工厂”的顶楼,你会看到“空中生态园”里花树繁茂,硕果累累。早在20多年前,楼仲平就从日本学习到日式企业独特的经营方式,并将它理解为“生态化经营”,重点是:讲究人与自然的融合,追求极低的排放。
2004年,楼仲平受日式企业科学管理的启发,引进了雨水收集回用系统、废水处理回用系统、设备余热水循环利用系统、设备余热采集循环系统。2005年,“双童”就开始采用垃圾分类循环系统。因为太前卫,当时的设计院甚至不能满足双童环保的设计需求。但楼仲平并未知难而退,选择自己学习CAD画图软件,指导施工。
后来,楼仲平看到北海道札幌的一家企业把屋顶全部利用起来,收集雨水、用太阳能、风能解决电力,也从中受到启发。他在新厂房顶楼修建了“双童空中生态园”,栽了200多棵水果树,在池塘里养了1000多斤鱼和一些家禽家畜,还准备了员工的娱乐区。
在雨水收集系统和废水处理系统的作用下,双童新厂房建好之后,没用过一吨自来水,因此,每年企业节省了500多万元能耗的支出。通过十多年的建设,目前的“双童”已经成为绿色生态、节能环保、无污染、低排放的花园式企业。
在楼仲平看来,“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节能降耗的行为并非是“企业家精神”、“社会责任”,而是企业能耗的优化,是企业产出效率的最大化,是一种“自利”的行为。
而善待员工,更是一种体现企业关怀的“自利”行为。
在做企业之后,贫苦出身的楼仲平深刻理解员工的不易。他认为善待员工的实质就是善待企业,企业必须对员工先“赋予”。双童吸管从2004年9月开始,就明确把中国传统“家文化”作为员工管理的着力点,鼓励员工内部恋爱,以“小家”形成“大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