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客户|这家公司不要大客户,不做大集团,究竟怎么想的又是如何做的?( 三 )
“如果1个大客户顶10个小客户,我为什么不去找10个小客户来做生意呢?大客户他说了算,小客户我们能商量。”2003年,居安思危的楼仲平提出一个理论——小客户原则,这套理论后来被当做MBA教材案例。
“小客户原则”这一差异化战略,避免了日后双童陷入和竞争对手同质化的血拼中。专注,帮助双童把吸管这门小生意,越做越大。今天看,双童的行业成绩也足以证明,这步棋走对了。
退出了利润微薄的美国市场。楼仲平更加坚定了“小客户原则”,他扩编销售队伍,找到了当时还是“小客户”的阿里巴巴,在上面设立了诚信通摊位。
现如今,双童有统计的客户数量已达2万多家,内销和外销各占一半,彻底掌握了品牌在客户中的选择自主权。
2003年,楼仲平把目光转向“近邻”日本市场,通过多层努力,终于联系到一个客户来工厂考察。结果,对方却在去完洗手间后掉头就走了,连车间都没去看。翻译转达说:“你们(厕所)那么脏,人家就不看(车间)了。”
几番沟通解释,双童最后还是与日本客户签订一批订单。但没想到,首次和日本客户的合作,却还是遭遇了一场“折戟沉沙”。
六个集装箱运到日本,客人投诉抽检时发现了一根头发,为此采购商要求全检。但全检的费用却比吸管本身还贵,楼仲平只得同意在日本就地销毁,还额外支付了17000美金的销毁费。紧接着,楼仲平将还未出港的两个集装箱从宁波港运回双童,当着所有员工的面,一把火烧掉了几百箱。
想起当年海尔张瑞敏为革故鼎新砸冰箱,楼仲平为了痛下决心抓质量,也火烧了自家品牌的吸管。也正是这份决心和态度,让世界看到了双童对品质的拳拳之心。此后的十多年,双童出口日本的订单,再未收到过任何质量投诉。
文章插图
面对“禁塑令”,楼仲平棋高一着的是,早已做好了“升维打击”的准备
比别人多走一步,哪怕半步
隐形冠军企业之所以能成为冠军,往往就是因为比其他人往前走了一步,哪怕只是一小步。
当市场逐步走向规范化,双童吸管也在国内外市场上趟出点儿名堂了。楼仲平并没有躺在功劳簿上,而是先人一步开始琢磨创新和科研。
不过,一支小小的吸管,能有什么花样可言?
“为什么一根吸管只能卖这个价?为什么吸管一定是塑料的?为什么吸管一定要一次性的?为什么吸管只能用来喝饮料?”这是楼仲平经常思考的“哲学”问题。
于是,双童不断在功能上和外观上对吸管进行改革,让吸管不仅仅只是廉价的吸管,还可以是一件艺术品和奢侈品。
围绕小客户原则,以女性和儿童为突破口,双童逐渐研发了情侣吸管、变色吸管、风车吸管、音乐吸管,以及帮助小孩服药的“哈哈吸管”。此时,吸管已经成为快乐和情感的载体。
比如,一支“爱心吸管”适合在婚宴等场合使用,零售每支8元左右。在吸管上的心形结构中,竟然装有水流止回阀和过滤装置,仅水流止回阀就有4项自主知识产权。
从2006年到2007年,楼仲平闷头研究,不断进行创新设计和发明,并申请了专利。楼仲平带领“双童”先后花了十年时间,从行业标准到国家标准,再到ISO国际标准,几乎包揽了吸管行业的所有话语权和规则定制权,彻底打破了西方国家对产品规则制定权的垄断,并且拥有全球塑料吸管行业2/3的专利,成为行业内绝对的领导品牌。
从标准方面而言,2006年,双童完成了中国吸管行业的行业标准;2008年,双童独家制定中国《聚丙烯饮用吸管》国家标准。从2008年开始,双童代表中国吸管企业主持吸管国际标准的起草制订。2009年11月17日,第一批37项专利获得通过。
推荐阅读
- 阿里巴巴|曾是阿里高管,遭马云“忽视”创办410亿公司,却进腾讯口袋
- 斐乐公司|网购平台销售数据可作为确定赔偿数额的依据
- 马化腾|刷屏!马化腾:腾讯只是一家普通公司,随时可以被替换
- 阿里|胡润公布全球公司排名,马云创始人头衔也被剥夺?
- 业务|哈啰出行新公司业务含小客车租赁
- 快递公司|网购退货的时,卖家为何总是要强调不要发顺丰?总算明白了
- 快递|快递客服外包公司怎样与甲方谈?
- 腾讯三家公司|腾讯三家公司起诉“腾讯分分彩”侵权获赔 100 万
- 起诉|腾讯三家公司起诉“腾讯分分彩”侵权获赔 100 万
- 快递公司|没人“送货上门”了,派费却涨了?快递员抱怨不赚钱,钱去哪了